馬季相聲小品全集個人資料主要徒弟及老婆

馬季,原名馬樹槐,著名錶演藝術家、相聲大師。他是新相聲的代表人物,近現代相聲藝術承前繼後的關鍵人物,他繼承發展了侯派風格,走出了自己的創作道路,為中國相聲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馬季相聲小品全集個人資料主要徒弟及老婆

    馬季,原名馬樹槐,著名錶演藝術家、相聲大師。他是新相聲的代表人物,近現代相聲藝術承前繼後的關鍵人物,他繼承發展了侯派風格,走出了自己的創作道路,為中國相聲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個人檔案
    相聲大師馬季先生
    姓名:馬季
    民族:漢族
    生日:1934年8月2日
    星座:獅子座
    身高:168cm
    體重:75kg
    生於:北京市
    逝於:2006年12月20日
    籍貫:天津寶坻區黃莊鄉人
    詩句:往事如昨,烽煙幾何,歲月同在,淚泣無聲,雲海寂寂穿蒼穹,皓月蕩蕩向天問,一襲蕭風逝東去,唯有笑聲灑人間。
    簡歷:1934年生於北京,原名馬樹槐,祖籍天津寶坻。中國新相聲的代表人物,著名相聲大師和表演藝術家,近現代相聲藝術承前繼後的關鍵人物。他師從侯寶林邊學習邊表演,善於表演反映現實生活的新相聲作品,在相聲藝術長於諷刺的傳統之外,開啟了以讚美新生活和新的英雄人物為主題的“歌頌型”對口相聲的新生面,其中以《登山英雄贊》、《畫像》和《找舅舅》等節目影響為大。
  之後馬季的創作和表演趨於全面,創作演出了對口相聲如《友誼頌》、《舞臺風雷》、《多層飯店》、《五官爭功》等。曾出版《馬季相聲選》和《相聲藝術漫談》。
  曾出版相聲選《登山英雄贊》,相聲作品《打電話》、《畫像》及《新桃花源記》等先後拍成電影。
    工作簡歷:少年時在上海為學徒工。新中國建立後在北京新華書店工作,業餘表演相聲。1956年調中央廣播說唱團。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第三、四、五屆委員會常務委員,第五屆政協委員,中國曲協常務理事,中央廣播文工團說唱團團長等職。是中國廣播藝術團說唱團相聲演員。
    作品:曾出版相聲選《登山英雄贊》,相聲作品《打電話》、《畫像》及《新桃花源記》等作品先後被拍成電影。
    馬季於2006年12月20日上午10:25在家中因心臟病,經北京市昌平區中醫醫院天通苑分院搶救無效逝世,享年72歲。
兒子:馬東(中央電視臺著名節目主持人)

馬季,原名馬樹槐,著名錶演藝術家、相聲大師。他是新相聲的代表人物,近現代相聲藝術承前繼後的關鍵人物,他繼承發展了侯派風格,走出了自己的創作道路,為中國相聲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人物生平

    20世紀的歷程

    1934年,馬季落生於天津寶坻黃莊鎮一個普通之家。馬季2歲時就離開了黃莊,隨父母到了天津、北京。馬季的日子並不好過,還在上國小的時候,馬季就賣冰核貼補家用。因為和常連安的親戚是同學,年幼的馬季每每胳膊底下夾著冰核籃子,到老常家開的啟明茶社蹭免費的相聲聽,聽到高興處能從椅子上樂得掉下地來。到13歲時,學業終於無法維繼,馬季被送到上海巨集德織造廠當學徒。每天早早起來倒馬桶、伺候師傅,做最低賤的活兒。如此三年。解放後,織造廠散夥,馬季回到北京。1953年,馬季憑藉還不錯的文化基礎,考上新華書店華北發行所,成為工人階級的一員。

    馬季
    在上海當學徒時,馬季沒斷了在收音機裡聽相聲,並從學說方言中延續兒時的樂趣。1955年,馬季參加了劉寶瑞、郭全寶親自授課的工人業餘藝術團。
    上點年紀的曲藝愛好者都還記得1956年的全國職工匯演,那一年的匯演相當轟動,出了幾個曲藝人才,其中,最搶眼的是馬季。匯演結束後,這幾個人遭到各文藝團體的哄搶。
    煤礦文工團在馬季爭奪戰中佔得先手,但最終被大師雲集的中國廣播說唱團奪愛。起初,馬季雖然喜歡相聲,但並不想當專業的相聲演員,他更想去搞電影。團裡派老藝術家跟他推心置腹地談。劉寶瑞對他說:“小子,你說相聲有出息,演電影出息不了。”團裡的領導則明確告訴他:“為什麼要你來?就是要你去發展新相聲,不是靠你去說傳統相聲。”馬季的老同事趙連甲對記者說:“50年代人的信仰,就是聽黨的話,跟黨走。馬季在新華書店就是黨員、先進工作者。黨把發展相聲的任務交給他,他就認定了這是他的命。”另外,在中國廣播說唱團的歷史上,為廣播電視服務,是非常鐵的一條原則,“原來就考慮,寫什麼符合廣播的需要,後來考慮寫什麼符合電視的需要。”在他看來,馬季日後率先將相聲推向電視再自然不過。
    馬季22歲進說唱團,即擔任團支部書記,政治上要求進步。當時單位裡每兩三個月進行一次時事考核,每回都是馬季得第一名。幾十年來,馬季每天都要躺在床上把《參考訊息》看完才睡覺。80年代馬季有個流行的小段子叫《新地理圖》,裡邊把好多的世界地名串起來,什麼排隊上廁所是“倫敦”,桌上放著一個“巴黎”等。那個相聲是他一晚上寫出來的,但相關的知識是攢了幾十年的。馬季常把創作題材指向社會上發生的最新動向,他的很多相聲裡也留下了鮮明的時代烙印。
馬季有個體育題材的段子《3:0》,是從傳統的《數來寶》借鑑的;《五官爭功》有傳統相聲《六畜興旺》的影子;《新地理圖》之前,傳統有個老《地理圖》,就是個貫口活兒,新的和老的最後完全沒關係,但借老的出這種新,又讓人出乎意料;《海燕》裡,漁家女唱的“一筐一筐又一筐”,那其實是傳統裡“髒活兒”演化來的,而明著的“髒活兒”早作為糟粕被侯寶林大師淨化掉了。
    “年輕的時候馬季除了相聲,也就打個籃球而已,沒有其他任何愛好,也不談戀愛。每天吃完飯,他就到西單遊藝社去聽別人說相聲。他還經常到天津去聽,老藝人們都很喜歡他,見了面很親熱,‘馬季來啦!’然後想聽哪段給他演哪段。他在外面抓了東西(素材),回來就跟侯寶林、劉寶瑞這些老師們擺,老師給他舉一反三,又打磨一遍。”趙連甲回憶說。

馬季,原名馬樹槐,著名錶演藝術家、相聲大師。他是新相聲的代表人物,近現代相聲藝術承前繼後的關鍵人物,他繼承發展了侯派風格,走出了自己的創作道路,為中國相聲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馬增蕙說:“那時候年輕演員都在一個宿舍樓,住樓上樓下,馬季端著臉盆出來倒水,嘴裡總哼哼他學的那些相聲,單絃也唱。我就沒見過一個像他這麼刻苦用功的。經常坐那寫到多老晚,寫的頸椎、腰都落下毛病。”
    趙連甲回憶,馬季1956年進說唱團,兩三個月後,就因《王金龍與祝英臺》《打電話》等作品在全國叫響。到1958年時,馬季已爆得大名,同時“作品也是哇哇地出”。六零年到外地演出,侯寶林不在,馬季已經可以壓軸了。
    1957年以前,馬季叫馬樹槐,而馬季這個名字,是進團以後侯寶林給改的。世人都知馬季是侯寶林的徒弟,實際上,當時是侯寶林、劉寶瑞、郭全寶、郭啟儒四巨頭爭馬季。最後說唱團藝委會討論決定,4人都是馬季的老師,侯寶林是責任老師。
    侯寶林曾說過大意如此的話“別人都是木頭,只有馬季是塊玉”。師徒一場,侯大師實在愛馬季這塊材料,馬季也敬侯大師這個泰斗,但在生活中兩人始終保有距離。
    文革後,馬季成為中國相聲挑樑的人物。1983年春晚,當時已經淡出舞臺的侯寶林出場,指著馬季說:“大家都很熟悉,這是我的徒弟馬季。”然後指著姜昆說,“這是我徒弟的徒弟姜昆。”此舉一般被看作是侯馬關係解凍的標誌。
    歌頌體相聲固然為馬季所開創,但他的風格並非由此定型。事實上,無論從數量上,還是重要性上,諷刺型相聲在馬季的創作中都佔絕對優勢。
    剛剛粉碎四人幫時的相聲,是迄今為止新相聲最輝煌的時期,馬季也是其中的一員,他的《白骨精現形記》《舞臺風雷》,解恨解氣,有血有肉,笑料很多。
    然而在大家還沉浸在“傷痕相聲”的創作中時,馬季已開始轉型,他寫《北京之最》《多層飯店》,以極端的敏感把諷刺的觸角伸向體制內部。其中,《北京之最》因譏謗過於尖銳而很快被禁播。
    在諷刺方面,馬季曾試圖達到何種深度人們不得而知,但一個事實是,在80年代後期,他在相聲創作中已大大收斂了對時弊的關注,而將目光投向人性的角度,寫了《紅眼病》《百吹圖》等揭示人性陰暗面的作品。
    笑林認為,這部分作品,才是他的巔峰之作。“後來師傅發現再諷刺已經下不了嘴了,就轉向了遊戲型相聲。”笑林說,在人性諷刺型之後,馬季玩起了文字遊戲,寫了諸如《四字歌》《新地理圖》等段子。
    80年代,馬季把相聲搬上以春晚為標誌的晚會舞臺,對相聲的命運來說,是一件大事。作為1963年就曾在當年的“春晚”——“笑的晚會”裡擔任重要演員的馬季,1983年,被委任為文革後第一屆春晚的總策劃。“現在仔細看,1983、1984年的春晚整體結構就是一出大相聲啊。”《空中笑林》節目主持人大鵬對馬季策劃的前幾屆春晚的總體結構讚賞有加。

馬季,原名馬樹槐,著名錶演藝術家、相聲大師。他是新相聲的代表人物,近現代相聲藝術承前繼後的關鍵人物,他繼承發展了侯派風格,走出了自己的創作道路,為中國相聲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20世紀小品興起

    1982年,電視的快速普及,已經促使敏感的馬季開始思索相聲由聽覺藝術到視覺藝術的改造問題。他第一個提出,不如仿照表演考試中的“小品”,給相聲加上一些形體和角色扮演的部分。那一年,馬季組織了個隊伍,與趙炎、么樹森一起,紮在北京懷柔縣的水庫邊,試做了13個小品,蠟刻成冊,結整合中國最早的小品本子,起名叫《笑的視窗》。後來這13個小品裡,有一半的成活率。其中就包括在1983年春晚一炮打響的《宇宙牌香菸》。
    “最早的小品,結構、語言、包袱都是相聲來的。只能說,馬季的感覺太領先了。”趙連甲說。馬季後來創作的一些很被看好的作品也被殺過,漸漸馬季就和春晚不再沾邊了。姜昆說馬季是“夾縫中生存”,笑林也說:“我師傅他這一輩子,如果讓他盡情揮灑,唉……”
    1987年馬季的一場大病,不僅為最後的故事打下伏筆,也成為馬季事業腳步轉緩的分水嶺。那年,馬季在長沙突發大面積心臟血栓,住院3個月,其間報了三次病危。三徒弟劉偉一直隨侍在側。
馬季發現劉偉、馮鞏是在1975年,那時他聽說天津有兩個中學生說相聲好,特意跑去聽,第一次見面,聽完了相聲,馬季說的話謙虛得讓劉偉惶恐,他說:“希望我們能成為朋友,禮拜天到我們團去坐坐。”1989年,劉偉結束了短暫的海外生活回國,那時候馮鞏已找了新搭檔牛群,劉偉非常失落。馬季很著急,說“我們要像搶救大熊貓一樣搶救劉偉。”他想方設法讓他上春晚,還說服自己的搭檔趙炎給劉偉捧哏。
    直到2000年以前,馬季還斷斷續續地參加演出,但從1991年開始,馬季就開始了事實上的沉寂。他寫書法、釣魚、開車,年輕時除了打球沒什麼愛好的他開始在這些雅趣上流連。但是,只要身體條件許可,他還是每年去年輕時體驗生活的兩個基地——山東膠東和湖南桃源住一段,那裡多的是老朋友。
    21世紀的歷程2006年9月,中國曲藝界的最高獎項牡丹獎將終身成就獎頒給馬季。致辭時馬季說:“我拿這個獎項很慚愧,在我前面有五六代相聲演員,他們都把終身奉獻給了相聲藝術,這個獎項應該是屬於他們的。”說到此馬季聲淚俱下,在場很多人也感動得哭了。
    馬季收了20個徒弟,前面幾個,如姜昆、馮鞏等成名很早,但他們都沒能把相聲一直說下來。姜昆搞網站、馮鞏拍電影、笑林主持農業節目,對這些,馬季沒有反對過,他一廂情願地把這些都看成是為相聲“體驗生活”,他老對徒弟們說,“有了這些生活,等將來翻回頭再為相聲服務……”
    事實上,馬季也曾染指商業活動,出任過某企業的顧問。他不拒絕商演,90年代,一個老朋友邀他去外地演出,只是因身體原因未能成行。
    雖然不反對自己的徒弟去找別的事由,但對相聲人才的流失,馬季是心知肚明的。在2006年全國政協會議上,馬季痛心疾首地批評說唱團把注重人才培養的好傳統都丟光了。
    在有生之年,馬季一直想辦相聲學校,改變傳統的口傳心授模式。馬季常對弟子說,“在做人方面,一定要摒棄一些舊的東西,有文化一些,別讓外界笑話我們沒文化。”相聲大賽,出了兩個清華大學的在校學生,馬季非常高興,已經宣佈要親自教他們,還準備了教案。
馬季是個念舊的人,多年來一直與13歲在上海當學徒時照應過他的師哥保持著聯絡。每次馬季到上海,都會宴請師哥嫂子及他們的親戚一大家子人。此番,80多歲的師哥執意要來北京弔唁,被馬季家人勸阻。
    無論是創作上,還是為人上,馬季都曾做過直率的檢討。在前年的70壽筵上,馬季也曾當著在場來賓的面說,“我馬季有很多不是東西的地方,請大家原諒。”

    不管怎樣,馬季一生求新,創作的興旺期長達30餘年。他的創作印記與新中國誕生以來走過的腳印完全相疊。他一共創作了300多段相聲,其中大概有十分之一經過時間的檢驗,成為幾代中國人的共同記憶。

馬季,原名馬樹槐,著名錶演藝術家、相聲大師。他是新相聲的代表人物,近現代相聲藝術承前繼後的關鍵人物,他繼承發展了侯派風格,走出了自己的創作道路,為中國相聲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代表作品

    具體作品及其合作人
    馬季 馮鞏 劉偉 趙炎 王金寶 《五官爭功》
    馬季 郭啟儒 《請醫生》
    馬季 郭啟儒 《打電話》
    馬季 郭啟儒 《對對聯》
    馬季 郭啟儒 《王金龍與祝英臺》
    馬季 郭全寶 《賣布頭》
    馬季  郭全寶 《妙語驚人》
    馬季  郭全寶 《女隊長》
    馬季  郭全寶 《萬紫千紅繞營房》
    馬季  郭全寶 《扎針》
    馬季 姜昆 趙炎 笑林 姚新光 大山 《送春聯》
    馬季 李文華 《說一不二》
    馬季 劉寶瑞 《拔牙》
    馬季 劉寶瑞 《找堂會》
    馬季 劉偉 《傳謠》
    馬季 劉偉 《富了以後》
    馬季 劉偉姜昆趙炎 《傳謠》
    馬季 劉偉 《老少樂》

    馬季 唐傑忠 《白骨精現形記》
    馬季 唐傑忠 《北京之最》
    馬季 唐傑忠 《彬彬有禮》
    馬季 唐傑忠 《成語新篇》
    馬季 唐傑忠 《多層飯店》
    馬季 唐傑忠 《高原彩虹》
    馬季 唐傑忠 《講禮貌》
    馬季 唐傑忠 《戒菸》
    馬季 唐傑忠 《救人》
    馬季 唐傑忠 《老馬家》
    馬季 唐傑忠 《禮貌用語》

    馬季 唐傑忠
    馬季 唐傑忠  《美》
    馬季 唐傑忠 《詩情畫意》
    馬季 唐傑忠 《戲劇雜談》
    馬季 唐傑忠 《新地理圖》
    馬季 唐傑忠 《新桃花園記》
    馬季 唐傑忠 《學越劇》
    馬季 唐傑忠 《友誼頌》
    馬季 唐傑忠 《找舅舅》
    馬季 唐傑忠 《逐步升級》
    馬季 於世猷 《登山英雄贊》

   
    馬季 於世猷 《反正話》
    馬季 於世猷 《哥倆好》
    馬季 於世猷 《跟誰結婚》
    馬季 於世猷 《狗熊大象》
    馬季 於世猷 《畫像》
    馬季 於世猷 《哭的藝術》
    馬季 於世猷 《勞動號子》

    馬季 於世猷 《三比零》
    馬季 於世猷 《外國》
    馬季 於世猷 《學評戲》
    馬季 於世猷 《一條街》
    馬季 於世猷 《英雄小八路》
    馬季 於世猷 《遊擊小英雄》

    馬季 《宇宙牌香菸》
    馬季 於世猷 《裝小嘴》
    馬季 《宇宙牌香菸》
    馬季 趙世忠 《論捧逗》
    馬季  趙世忠 《繞口令》
    馬季  趙世忠 《閒話》
    馬季 趙炎 《百吹圖》
    馬季 趙炎 《吹牛》
    馬季 趙炎 《打噴嚏》
    馬季 趙炎 《兒女贊》
    馬季 趙炎 姜昆 劉偉 馮鞏 王謙祥 李增瑞 韓蘭成 笑林 常佩業 姚新光等 《風格贊》
    馬季 趙炎 《哭的功能》
    馬季 趙炎 《老少樂》
    馬季 趙炎 《鬧公堂》
     
    馬季 趙炎 《攀親》
    馬季 趙炎 《繞口令》
    馬寄 趙炎 石可達 《訓徒》
    馬季 趙炎 《說一不二》
    馬季 趙炎 《四字歌》
    馬季 趙炎 《特種病》
    馬季 趙炎 王金寶 劉偉 馮鞏 王謙祥 李增瑞 戴志誠 鄭健 《五官爭謙》
    馬季 趙炎 王金寶  《一僕二主》
    馬季 趙炎 《戲劇雜談》
    馬季 趙炎 《新地理圖》
    馬季 趙炎 《行業術語》
    馬季 趙炎 《幸福屯》
    馬季 趙炎 《一陣風》
    馬季 趙炎 《招聘》

    五官爭功
    馬季 趙炎 《廣東話》
    馬季 趙炎 劉偉 馮鞏 王金寶 《五官爭功》
    馬季 侯寶林 《降神會》
    馬季 劉寶瑞 《戲迷藥方》

馬季,原名馬樹槐,著名錶演藝術家、相聲大師。他是新相聲的代表人物,近現代相聲藝術承前繼後的關鍵人物,他繼承發展了侯派風格,走出了自己的創作道路,為中國相聲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相關佚事

    慧眼“識”姜昆

    雖然馬季只比姜昆大15歲,但是在姜昆還在讀國小的時候,馬季就是他心中的偶像,也就從那時開始,他也就有了長大後成為一名相聲演員的願望。1968年姜昆隨著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潮流而從北京到了黑龍江省生產建設兵團。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兵團俱樂部裡看了中央廣播文工團郝愛民、李文華說的相聲,且從排山倒海的掌聲中又一次領略了相聲的魅力。於是回到駐地後,激情難抑的他便開始寫起了相聲。後來他寫的相聲《林海紅鷹》參加了全國曲藝調演—就憑這個節目,馬季一眼看中了他,且視他為難得的千里馬。
    1976年歲末一個寒冷的夜晚11時許,突然有個警察敲響了姜昆在北大荒的房門,那個警察告訴他說,有一個人想見見他。當他刨根問底地問想見自己的那個人是誰時,警察卻對他賣起了關子。當他隨警察來到一座小樓前,上了樓,推開門後,頓時驚得呆住了:屋裡坐著的那個想見他的人竟然是他的偶像——著名相聲演員馬季。
    原來,馬季去大慶演出路過北大荒時,想到姜昆是個難得的人才,因而特地想與姜昆見上一面,想問問姜昆是否願意調到他所在的中央廣播說唱團去說相聲。
    聽了從偶像口中說出來的天大的喜訊,姜昆激動得一口氣說了好幾個“願意”,把大夥都逗樂了。然而,當馬季對兵團領導提出想調姜昆去北京時,兵團領導卻不同意放走姜昆。在這種情況下,馬季一行只得為兵團演了一場又一場,而每演一場之後,馬季都會向兵團領導提一次調姜昆的事。事後,馬季曾對姜昆說:“小姜,為了你這麼個人,我和老唐的嗓子在兵團裡都演‘橫’啦!”

    馬季與徒弟(姜昆、趙炎)
    就這樣費盡了周折,姜昆才最終被馬季調到了中央廣播說唱團,並被馬季收為弟子。也就從那個時候開始,差一個月滿二十六週歲、風華正茂的姜昆便下決心,要做一名像馬季一樣出色的相聲演員,用藝術去為祖國、為人民服務。在姜昆27歲時,馬季帶著他深入生活四處演出,並手把手地教他寫相聲,從而讓姜昆一步步地在相聲界成長起來,直到成為著名相聲演員,之後,在他們近30年的交往生涯中,姜昆與老師兼伯樂的馬季之間亦師亦友。
    一次演出改變一生

    馬季小時候是上海巨集德織造廠的學徒,伺候師傅吃飯、睡覺,是馬季每天的主要工作。 馬季很早就喜歡上了相聲,並且漸漸展露出相聲藝術的天賦。1953年,馬季正式考入新華書店華北發行所,當上了一名賣書員,每月27元錢的工資和工人階級的稱號,已經讓當時的馬季欣喜若狂。
    每逢週末工會的聯歡活動,馬季不是唱京劇就是模擬丑角表演。1956年,全國職工業餘曲藝匯演在北京舉辦,22歲的馬季並沒有意識到他在這次匯演中的一場表演將會改變他的一生。
馬季說:“1956年是我人生轉折最關鍵的一年,當時被伯樂看上了。先是劉寶瑞老師,他說,‘你幹專業吧,我看你挺有前途,我教你’。可是這時呢,侯寶林先生也發現我了。一次休息的時候他把我叫來了,問:‘認識我嗎?’我說我認識您,可我不敢跟您說話。他說,‘你學相聲吧,我教給你。’這樣,我就去了中國廣播說唱團。”
    “忘詞”

    1959年、1963年期間,馬季所在的中國廣播說唱團,經常去中南海演出一些小段子,主要有《畫像》、《跳大神》、《黑斑病》等。祕書交待說:主要是讓主席在休息之餘,逗個樂就行,開心就好。
    一次,馬季與恩師侯寶林同臺為毛主席演出《賣布頭》。由於是近距離地、面對面地對著主席,一份莫名的緊張和激動油然而生,馬季差點忘詞了,他甚至分不出段子裡的“軟布頭”、“硬布頭”的唱頭,連續重複了好幾個回合,最後還是把軟調給唱成硬調了。也多虧主席對這個唱段不怎麼熟悉,竟讓馬季給矇混過關了。後來,馬季每每談及此事,總是感嘆不已。
    改名

    馬季原來叫馬樹槐,改這個名,還是侯寶林的主意。“我是1957年改的名,侯先生說,你這個馬樹槐呀,繞嘴。做個演員,應該名字起得響亮一點,這樣人家容易記住,另外筆畫要少一點。那時候,北京正在放映匈牙利喜劇電影《牧鵝少年馬季》,現成的,我說就用這個得了,大家都知道啊,借人家點仙氣。侯先生一聽,說,好,這個行。”
    1956年第一次演出

    1956年馬季正式進入中國廣播藝術團說唱團,成為一名專業的相聲演員。當年7月在唐山市作了第一次演出,演出相聲《都不怨誰》、《對春聯》。他的處女作是1956年寫的《打籃球》。
創作相聲一百多段

    此後,除演出一些傳統相聲及別人創作的相聲段子外,他共創作了相聲一百多段,曾在全國報刊上發表。當時的領導確定侯寶林、劉寶瑞、郭啟儒、郭全寶等當馬季的老師。其中侯寶林為責任老師。

馬季,原名馬樹槐,著名錶演藝術家、相聲大師。他是新相聲的代表人物,近現代相聲藝術承前繼後的關鍵人物,他繼承發展了侯派風格,走出了自己的創作道路,為中國相聲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承前啟後的關鍵人物

    作為近現代相聲藝術承前啟後的關鍵人物,他繼承發展了侯派風格,走出了自己的創作道路,為大多數後來者所遵循,為中國相聲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在培養相聲新人、開拓歌頌型相聲等方面,作出了卓越貢獻。曾獲全國職工業餘匯演一等獎,首屆“金唱片獎”。1985年,被評為“全國十大笑星”。
    最想辦一所相聲學校

    馬季曾經對相聲藝術發展的現狀非常擔憂,他表示,相聲從業人員文化素質嚴重偏低,大多是半文盲。馬季表示,在國際上相聲的影響越來越大,可惜的是現在還沒有真正像樣的相聲學校和一

    流的相聲教材,他說最大的心願是辦一所有規模的相聲學校,用正規的一流教材,大量地培養人才。
    說自己才27歲

    “2006濟南國際幽默藝術周”開幕,馬季雖然沒有出席,但曾在家中接受全國各地媒體的電話採訪,對幽默藝術表示支援,說相聲本身就是一種幽默藝術。“你弄錯了!我今年不是72歲,是27歲!我還年輕,退啥休呀,我得把相聲永遠說下去!”在一次接受記者專訪時,相聲大師馬季這樣    調侃自己的年齡。
    作品摘錄

    原來我們生產的香菸叫“蜣螂蟲牌”,雖然這個牌子不夠響亮,可是它鄉土氣息很濃啊!後來我們一翻字

    典才知道敢情蜣螂蟲是屎殼郎啊!所以就臭了啊!您想這牌子能不臭了嗎?跟著我們馬上又換牌子,我們換成“蟠桃牌”的,那意思是說,抽我一盒蟠桃牌香菸可以使你長生不老。後來人家給我們編了個順口溜:“蟠桃,蟠桃,不使勁兒嘬它不著。”結果這個牌子又臭咧!臭了我們還換,換成“美女”牌的了,在香菸盒上畫一個大姑娘,窈窕淑女,五官俊秀,衣著華麗,左手挎著個小皮包,右手夾著一根菸。這叫窈窕淑女賽天仙,不愛紅裝愛香菸。——《宇宙牌香菸》
    別說啦!幹嗎呢你們?五官全長我腦袋上頭,都得聽我的!五官分工不一樣,得互相支援,互相幫助,團結起來才能幹出點事兒來呀?照你們這樣,自己強調自己重要,不要你們啦!走!走!回來!我反應過來了,你們要一走,我腦袋成鴨蛋了 ——《五官爭功》
    西郊奶牛場那個牛哇,不下奶了。後來把您給找去了,你是風塵僕僕,不顧疲勞,對著奶牛您就吹上啦!(吹上啦?)您就說上啦!說了一段相聲,感動得那牛啊,順著眼睛往外流牛奶呀!——《吹牛》
    我的貢獻就小嗎?(怎麼了?)沒功勞我有苦勞,沒苦勞我有疲勞,沒疲勞我還有牢騷呢。——《特種病》
    三天演完了,第四天我坐火車回來,剛要上火車,經理跑到車站來了:“老馬,那碗麵條批下來了!”——《多層飯店》

馬季,原名馬樹槐,著名錶演藝術家、相聲大師。他是新相聲的代表人物,近現代相聲藝術承前繼後的關鍵人物,他繼承發展了侯派風格,走出了自己的創作道路,為中國相聲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活動年表

    1989年10月12日,農曆己巳年九月十三日:第一屆中國金唱片獎揭曉
    中國唱片總公司為慶祝中國唱片出版事業40週年,在北京隆重舉行第一屆中國金唱片獎。共設2個獎項,88個單位和個人獲獎。馬季獲獎。
    2003年10月3日,農曆癸未年九月初八日:北京週末相聲俱樂部成立
    北京週末相聲俱樂部成立,由李金斗、宋德全合作發起。李金斗有號召力,很快就有一批優秀相聲演員響應這件事,馬季先生親自為週末相聲俱樂部題匾。
    2005年10月7日,農曆乙酉年九月初五日:紀念郭啟儒誕辰105週年相聲名家專場晚會第三場
紀念郭啟儒誕辰105週年相聲名家專場晚會第三場在北京民族宮大劇院舉行,由相聲界最有名的大腕和最有實力的中堅力量用最優秀的新作品和最有生命力的傳統段子懷念大師、答謝觀眾。
第三場由馬季先生和他的搭檔劉偉合說一段《找名牌》。在他們之前還有唐傑忠、崔喜悅、笑林、李國盛、師盛傑、常寶華、姜昆、趙世忠、李金斗、李建華、侯耀文、石富寬等9對名家帶著他們的拿手節目出場。
    2005年10月16日,農曆乙酉年九月十四日:山東表演藝術家學術論壇揭牌
    山東表演藝術家學術論壇在山東天禧舜和商務酒店宣佈成立,著名山東評書大家劉延廣、山東快書名家孫鎮業、影視表演藝術家薛中銳、京劇名家李保良等藝術家現場作畫助興。中國相聲大師馬季先生不但為論壇題詞,還親自到現場參加揭牌剪彩儀式。
    山東表演藝術家學術論壇是山東省曲藝家協會、電影家協會、音樂家協會、戲劇家協會聯合成立的,是山東各界藝術家長期深入進行藝術交流的文藝陣地。馬季對論壇的成立深表祝賀,稱讚這簡直是山東文化界的“航空母艦”,在全國也算是創新。儘管馬季先生身體不是很好,但他的大家風範讓所有人稱道。從早晨8點到中午,他一直和觀眾、文化界的朋友談笑風生,無論誰要求合影,在他這裡都是一路“綠燈”。揭牌現場他經常揮手、雙手合十向觀眾致謝。當主持人說馬季是著名的相聲大師時,笑星馬季也沒忘了“使活”,說:“剛才領導說了,今天最重要的就是酒店的烤肉和馬季。我馬季在這裡代表烤肉給大家問個好!”
    2006年5月12日,農曆丙戌年四月十五日,晚:吉隆坡舉行“笑盈人間”相聲大匯演
馬季率領的藝術團在吉隆坡舉行了“笑盈人間”相聲大匯演,同行的演員有莫岐、張志強等。
    2006年8月10日,農曆丙戌年七月十七日:第四屆中國曲藝牡丹獎揭曉
    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曲藝家協會聯合主辦的中國曲藝界最高獎——第四屆中國曲藝牡丹獎評獎結果釋出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
    中國文聯副主席、書記處書記馮遠,中國曲藝家協會名譽主席羅揚,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曲協主席劉蘭芳,中國曲協分黨組書記、副主席姜昆,江蘇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江蘇省文聯黨組書記楊承志,江蘇省文聯副主席、書記處書記言恭達等有關方面領匯出席新聞釋出會。馬季獲得終身成就獎。
    2006年9月29日,農曆丙戌年八月初八日:北京文藝臺《空中笑林》十週年慶典晚會舉行
相聲晚會《空中笑林》的十週年慶典晚會在北京海淀劇院舉行。
馬季、姜昆、唐傑忠、李金斗、常貴田、笑林等相聲名家均將登臺亮相,評書名家單田芳也加盟演出。李金斗主持。
    主要弟子

    馬季 --姜昆、趙炎、劉偉、馮鞏、笑林、王謙祥、李增瑞、韓蘭成、劉喜堯、彭子義、常佩業、黃志強、黃巨集、尹卓林、姚新光、李國修、趙龍軍、邢瑛瑛、劉立新、侯冠男、張慶
    逝世病因

    相聲大師馬季去世於2006年12月20日,他的徒弟劉偉在2008年上《胡可星感覺》節目時,首次透露馬季的死因。劉偉稱馬季喜歡吃炸醬麵,在他去世的那天早上,可能吃多了面,然後就暈倒了。劉偉早上八點多接到電話,等開車趕到醫院時,這時的馬季老師已經去世了。
    社會評價

    馬季將被授“人民曲藝家”稱號
鑑於馬季對中國新時期相聲做出的卓越貢獻,中國曲藝家協會擬授予馬季先生“人民曲藝家”稱號。
    馬季作品完全擁有超越時代的獨立價值,他的幽默方式嫁接在任何題材上都可以成活。就讓他去相聲藝術的陵園當守護人吧,沒有人敢去那裡磨滅他的名字。
    馬季先生最後的幾個月可能並不好過,功成名就的老藝人絕對無法忍受某些媒體的挑剔和不敬。但是現實就是這麼無情,人們把娛樂化時代的泛冷嘲主義獻給一門早已走下神壇的藝術,用名人八卦、圈內黑幕或者反巨集大敘事話語來否定歷史和現實中的相聲。馬季的晚年是在各種看不慣的被看不慣中走進沉默,避居京郊以書法養性。
    他的幽默擁有超越時代的獨立價值
    舊話語體系的崩潰,使得馬季似乎早已帶上了陵園氣息。歌曲可以靠旋律克服時間流逝,相聲的包袱卻很難做到這一點。馬季寫下的數百段作品中,流傳至今的數量已經十分可觀,但是在苛刻的論者眼裡,《遊擊小英雄》、《萬紫千紅繞營房》、《友誼頌》、《新桃花源記》、《找舅舅》、《畫像》、《女隊長》、《兒女贊》、《登山英雄贊》、《勞動號子》這一批東西都可以歸入“時代產物”的範疇,統統打入另冊。《桃源新貌》裡讓陶淵明歡呼“黨中央毛主席”,《女隊長》裡讓勞動模範邵桂英批評丈夫的個人主義傾向,這些情節都在馬季周圍挖下了重重代溝。
但是真正的藝術可以獨立於時代,而其獨立性也就在於對時代的記錄。如今我們品味馬季最早的那批作品,可以發現他的幽默方式是很稀缺的,和馮鞏的冷麵幽默、陳佩斯的肢體幽默都不一樣。馬季熱烈、火爆,在嗓音條件一般的情況下,他幾乎開掘了語言和臺詞上的全部潛力,講究一語擲出,轟然炸響。
    如果說《祖國萬歲》、《白骨精現行記》等作品因為口號過多,時代特徵過於明顯,已經無法欣賞的話,那麼在《桃源新貌》、《找舅舅》等作品裡,馬季給所謂“歌頌”的題材鋪設荒誕底色的技藝,卻絕對是幽默創作的經典範本。《桃》讓陶淵明死而復生,借古今落差廣開笑路;《找》是歌頌包頭工業建設的,但敘事人“我”卻拿著一張“我奶奶抱著他,戴著花兜兜”的照片去包頭鋼鐵廠找他未曾謀面的舅舅,抖出這個小底,給人的感受怎一個“爽”字了得。
    診斷流行病的一流能力
    有些藝術首先需要一種“隔離語境的審美”,帶上語境之後方可審視整個時代,把馬季歸結為“歌頌體”的始作俑者的人恐怕難以體會這一點。馬季擁有可獨立於各種語境的幽默技術,他也有權從各個語境中尋找母體。到了可以諷刺的時候,他對診斷再現流行病的能力同樣是一流的:《多層飯店》、《人浮於事》、《百吹圖》、《一僕二主》、《特種病》、《招聘》、《好啊好》、《一陣風》、《五官爭功》、《關係》、《一個推銷員》,這些段子無不表現了作者(並不全是馬季本人,但他至少參與再創作)對社會動態的靈敏嗅覺:《特種病》揭露紅眼病患者的醜惡勾當(“一封信八分錢,最少讓小子噁心半年”),《人浮於事》、《多層飯店》在狠剝中國式官僚主義的皮的同時,也讓人聽見其中的時代資訊,比如皮包公司,比如民眾對物價漲跌的敏感神經。“十億人民九億商,聯合起來建中央,中央也不怕,來個大漲價”,“酒杯一舉可以可以,酒杯一端政策放寬”,馬季最成熟相聲裡的這些流行語,都是“嵌”進去而不是“安”上去的,他知道怎樣讓這些東西內生於敘事,發揮最大的效力。
    《一僕二主》預告退場
    如果說群口相聲《五官爭功》是馬季生涯的一個巔峰的話,那麼1990年的《一僕二主》應該說預告了他的退場。《一僕二主》是他和高足趙炎合作末期的作品,56歲的馬先生,名滿天下的相聲大師,卻扮演一個大半輩子沒混出頭的人,狠拍小自己一輪多的趙炎(“趙叔叔”)馬屁,這其中的反差和諷刺效果,如今聽來,似有幾分無以名狀的悲涼。一貫火爆的馬季也會老的,往下屬於他的是諸如《打燈謎》、《戲曲雜談》之類的傳統作品,不能再圍著年輕人在舞臺上蹦跳,而且是一個本來能取得更大成就、卻很快要辭別恩師的中堅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