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西里电影剧照赏析 解析影片的艺术特色

可可西里电影剧照赏析    解析影片的艺术特色

《可可西里》是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一部剧情片,由陆川执导,多布杰、张磊、奇道等主演。2004年10月1日,该片在中国内地上映。影片讲述了记者尕玉……

《可可西里》是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一部剧情片,由陆川执导,多布杰、张磊、奇道等主演。2004年10月1日,该片在中国内地上映。
影片讲述了记者尕玉和巡山队员为了保护可可西里的藏羚羊和生态环境,与藏羚羊盗猎分子顽强抗争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故事。2004年该片获得了第17届东京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第41届台湾金马电影奖最佳影片等奖项。
北京来的秘密警察尕玉以记者身份做掩护,来到传闻中神奇的可可西里。美丽寂寥的可可西里正安睡在宁静中,但突然出现的枪声打破了这片宁静。藏羚羊保护站上的巡山队员被盗猎者残杀。巡山队长日泰带领巡山队连夜紧急出发,誓要抓到盗猎者。但是盗猎者如同鬼影般忽然消失,留下的只是成百上千具剥去皮毛的藏羚羊尸骨。巡山队员在遍布危险的茫茫大戈壁上奋力追踪,终于,抓到一部分盗猎分子。经过殊死搏斗,盗猎分子束手就擒,藏羚羊的皮毛被找回,但狡猾的盗猎头子再次漏网。巡山队员冒着风雪继续追赶盗猎分子,但此时,环境越来越恶劣,车辆抛锚、汽油耗尽、食品短缺、大雪封山,巡山队员一个又一个的牺牲,日泰队长迫于无奈,将藏羚羊的皮毛买出以换取必须的生存用品。终于,尕玉和日泰队长追上了凶残的盗猎者,日泰拒绝了盗猎头目的收买,倒在了盗猎分子的枪下,尕玉死里逃生,带回了已经冰冷了的日泰队长的遗体。
幕后花絮编辑
1:在剧组的时候,赵雪莹每天都是被苍蝇、蚊子叮醒的,而不是被叫醒的,但她从来没有伤害过一只蚊子,因为在可可西里,每一样东西都是有生命的  。
2:该片在高原拍摄,无论对扛机器的工作人员,还是拍戏的演员都是痛苦的事情,拍摄期间剧组也经常有工作人员晕倒。
3:为了追求真实感,《可可西里》只起用了三名职业演员,其余全是非职业演员  。
4:巡山队员抓捕盗猎分子那场戏在海拔4800米的楚玛尔河边拍摄,演员脱了裤子在冰河里冲刺,整整五天,30多次冲过冰河。拍到后来几位演员的双腿都站不起来了,而且完全失去了知觉 。
5:剧组为了拍摄流沙活埋巡山队员刘栋一幕镜头准备了一个多星期,挖了9个大坑,而且是真的将演员活埋进去,唯一的保证是在2分钟内将他很快挖出来,但是亓亮在拍完后还是昏迷了。
6:影片开头的藏羚羊不仅是真实的,剧组还花了4个月派专人守候,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用胶片记录藏羚羊 。

《可可西里》是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一部剧情片,由陆川执导,多布杰、张磊、奇道等主演。2004年10月1日,该片在中国内地上映。影片讲述了记者尕玉……

影片《可可西里》艺术特色分析

肮脏的荒山,奸恶的商人  
提起边疆,想到藏区,脑中浮现的是连绵的雪山,成片的草原,朴素的牧民和迷人的高原红。但这所有浮现的一切,可能源于它真的太美,也可能源于我们的不了解,源于我们的凭空杜撰。我们情愿相信那是一片佛光笼罩的净土,谁会想到现实生活中“净土”每天上演的是杀戮,是罪恶。  影片的开篇的第一秒便已将观众脑中美好的幻象打得支离破碎。枪,一群灰头土脸的人,没有微笑,没有高原红,这便是观众第一眼看到的一切,一个不一样的可可西里,一个令人难以接受却是影片极力还原的真实的可可西里。偷猎者们从容地开枪射击藏羚羊,而代表正义的巡山队员却被捆绑在地,眼含热泪,观众看不到应有的愤怒,有的是令人动容的怜悯眼神。实际上影片运用了倒叙的叙事手法,在影片的开篇昭示最后的悲惨结局一方面引起观众的观影兴趣和热情,另一方面也为了着重突出和深化主题思想。  灰暗的影调从影片的开始就为观众带上了一个沉重压抑的紧箍咒,将观众时刻沉浸在无尽的人性的丑恶中,在自然方面,灰暗的影调在表现自然景色方面使影片所表现的画面更加贴近真实的可可西里,在艺术处理上,灰暗的影调又着重突出了人性的扭曲丑恶,猎杀藏羚羊的人是灰色的,这一片大地是灰色的,充满了杀戮,即使是所谓的正义,也不过是以暴力对抗邪恶,换句话说也是一种杀戮,在可可西里,每天都有枪响,有时倒下的是好人,有时倒下的是恶人或是藏羚羊,总之这是一处被死亡诅咒的地方。

《可可西里》是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一部剧情片,由陆川执导,多布杰、张磊、奇道等主演。2004年10月1日,该片在中国内地上映。影片讲述了记者尕玉……

在影片中运用了大量的大景别镜头用以表现可可西里独特的景观特征,荒凉,空旷,不仅表现了当地的地理特色,也照应了影片主题,从深层次上来讲,也表现着人性的荒凉。影片中有许多情节的都加深了观众的这一印象,秃鹫以尸体为食,同样这样一种动物在人们心中代表着恐怖和死亡。秃鹫盘旋在巡山队员的尸体周围,大量的秃鹫啃食着成片的藏羚羊遗骸,这样的一种景象既符合情理又同时给予观众巨大的视觉冲击力。  “我们藏人吃肉,刀口对着自己。”这是《可可西里》中的一句台词,在藏语中,可可西里的意思是:美丽的青山,美丽的少女。而“刀口对着自己”再次表现了真正的藏人是友好平和的,对待藏羚羊,那是可可西里的“少女”??但影片通篇表现的却是“肮脏的荒山,奸恶的商人。”影片试图唤醒人们心中对于珍惜动物保护的态度,并希望政府积极的作为。影片所表现的“非正义大行其道”是扭曲的,不合理的,但在那样一个环境中又显得合乎情理,“我们没有编制,只能没收,没权利抓人。”凭着一腔热血,一群年轻人试图以暴力维护自己的美丽家园,但是力量却显得如此微弱,迫于生计,巡山队甚至也需要贩卖一部分收缴的藏羚羊皮毛,令正义也蒙上了一层灰色,但是谁又能怪罪他们呢?倘若政府积极介入,倘若面对珍惜动物人们能够留存一点怜悯之心,巡山队的境地不会如此可悲,藏羚羊也不会数量锐减。巡山队员面对被击伤将死的偷猎者,祈祷且脱帽致意,对于生命的敬畏不仅警示着观众,也教育着观众,深化了主题传播了核心价值观。但就是这样的一群人,又会刑讯逼供式殴打逼迫偷猎者,这样的一群散兵游勇同样充斥着“野蛮”“原始”,影片着重表现了以暴制暴这一独特的人文形式,到处都是偷猎者,到处都是吃人的流沙,更与先前可可西里的藏语意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是对政府的讽刺也是对观众的警醒。  悲哀,或许是对影片种种视觉元素的另一种释义,准确的说也是一种悲壮。“但愿不要下雪”一句台词如同一记重锤狠狠砸向观众的心:对于巡山队员的生死全凭车印听之任之,全由天气决定,岂不悲壮?“我卖过皮子,可我没办法,见过朝圣的人吗?他们脸和手脏得很,心却是干净的。”岂不悲壮?陷入流沙,活活被埋,独特的构图所表现的是大片的黄沙,吉普车位于右下角,平整的沙地上已经空无一人,岂不悲壮?瑞塔撞上“老板”,最终被冲锋枪打死,罪恶当道,打死正义,回想巡山前在驻地的彻夜歌舞,岂不悲壮?  影片的最后在哀婉的藏语祈福曲中落幕,并向真实背景中的志愿巡山队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