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秋節吃什麼 古代中秋節吃哪些食物

古代中秋節吃什麼 古代中秋節吃哪些食物

1、月餅,提起中秋節的應節食品,大家一定立刻想起月餅。其實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要遲至明朝才盛行,而在此之前的中秋食品,仍以應節的瓜果為主。至於月餅的起源,在民間有一項流傳甚傳説:在元朝末年,漢人想起來反抗蒙古人的統治,卻苦於無法傳遞消息。所以劉伯温便想出一條計策。説是今年要有冬瘟,除非家家户户都在中秋節買月餅來吃,才能避免。回到家中,咬開月餅,發覺裏面藏張條子,上面寫着:“中秋夜,殺韃子,迎義軍!”於是眾人紛紛起義反抗統治者,這個中秋吃月餅的習俗就這樣留下來。

2、螃蟹,古代漢族的中秋宴,以宮廷最為精雅。如明代宮廷時興吃螃蟹。螃蟹用蒲包蒸熟後,眾人圍坐品嚐,佐以酒醋。食畢飲蘇葉湯,並用之洗手。宴桌區周,擺滿鮮花、大石榴以及其他時鮮。

3、吃田螺,至於中秋食田螺,則在清咸豐年間的《順德縣誌》有記:“八月望日,尚芋食螺。”民間認為,中秋吃田螺,可以明目。

4、桂花酒,每逢中秋之夜,人們仰望着明月,聞着陣陣桂香,遙想吳剛砍桂,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闔家甜甜蜜蜜,歡聚一堂,已成為節日的享受。桂花不僅可供觀賞,而且還有食用價值。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驥鬥兮酌桂漿”、“奠桂兮椒漿”的詩句。可見我國飲桂花釀酒的年代,已是相當久遠了。

5、餈粑,中秋吃餈粑起源於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是人們為紀念楚國大將軍伍子胥而流傳至今的傳統習俗。通常人們把過中秋看成僅次於春節的農曆節日,素有“小年”之稱。中秋節這一天天還未亮,家裏的婦女就早早地起牀開始忙活了,家裏的小孩們則興高采烈地圍着石碓窩觀看大人們一拉一杵搗糯米,期待着能吃上香甜的餈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