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侠VS蝙蝠侠:漫画英雄的银幕再起

继宛如“大队接力”的《复仇者联盟》之后,这个夏天成了蜘蛛侠与蝙蝠侠的战场。(闻天祥)  闻天祥:台湾资深影评人、金马奖执行长,著有《书写台湾电影》、《影迷的第一堂课》等专书。

蜘蛛侠VS蝙蝠侠:漫画英雄的银幕再起

蝙蝠侠与猫女

继宛如“大队接力”的《复仇者联盟》之后,这个夏天成了蜘蛛侠与蝙蝠侠的战场。但是要对付的,除了新片里的歹徒,主要还是自己过去打造出的成绩。超越得了,还是假装没看见?

《蜘蛛侠》在山姆·雷米(Sam Raimi)执导下,分别于 2002、2004、2007 推出三集。第一集成功塑造了无辜高中生在校外无端被蜘蛛咬了之后,身体急速发生变化,把“青春期的改变”巧妙融于想象当中。第二集也挺有趣,可以飞檐走壁的蜘蛛侠,却连送个披萨、准时上课都做不到,因为必须不停拔刀相助而失去自我,开展出好比《受难记》的壮烈格局。可惜第三集不仅遇到新敌“沙人”,编导也像陷入泥沼,无力开展新的视野,似有画下句点的态势。山姆·雷米也重返他爱的 B 级恐怖趣味,于 2009 年拍了《堕入地狱》(Drag me to Hell)。

但电影公司怎么可能教金母鸡不下蛋?虽然拖了 5 年,还是打造了新一集《超凡蜘蛛侠》(The Amazing Spider-Man),既然无法让男女主角“冻龄”十年,他们也表示不想再演第四集,索性全部更新班底,故事也从头开始。表面上像是“前传”,但又和《X战警:第一战》真的推到X教授和万磁王年轻时代的做法不尽相同。《超凡蜘蛛侠》比较像重拍第一集的感觉,只不过男主角彼得·帕克虽然由“梅姨”与“班叔”抚养长大,但是在“山姆·雷米版”完全缺席的父母会在新版本里留下线索,让他找到父亲当年的实验室伙伴。到这里,他之所以成为蜘蛛侠以及面对什么样的敌人,才得以聚焦。

新版蜘蛛侠的扮演者是演过《别让我走》(Never Let Me Go,2010)、《社交网络》(The Social Network,2010)的英国小生安德鲁·加菲尔德(Andrew Garfield),女友则由近年票房成绩出众的新美国甜心埃玛·斯通(Emma Stone)担任,两人银幕下沸沸扬扬的恋情,似乎也成了面对外界质疑他们能否取代托比·马奎尔(Tobey Maguire)、克斯汀·邓斯特(Kirsten Dunst)的挡箭牌与新焦点。而拍过《和莎莫的 500 天》(500 Days of Summer,2009)的导演马克·韦布(Marc Webb)初挑大梁,最大的变动除了让男主角演了一小时后才真正化身蜘蛛侠,也稍稍更动了角色的个性与人际关系。

新版蜘蛛侠以较多的主动(无论选择造型、制造辅助工具或是盘算化学公式)取代近乎宿命的姿态;而他跟女主角的恋情也不像过去被诅咒似地有缘无分,小两口不仅大方地晒恩爱,女主角甚至在紧要关头成为男主角的得力帮手。因此他不再是个摘不下面罩的人,而几次露出真面目的结果(不只对女主角,还包括拯救的对象以及执法者),不是带来灾难,而是别人适时地伸出援手。所以这集没有唯恐天下不乱的嗜血媒体,也没有从至交变情敌与对手的男二号,反而通过“社群合作”的精神强调,让主角得以正视自己的能力,也化解了过去蜘蛛侠的孤独悲剧,换来爱人最后一抹笑容以及更悠游自在的飞檐走壁。它不会取代或超越山姆·雷米拍的前两集(请忽略第三集),却比预期来得有尊严和神采。

已经执导过《蝙蝠侠前传 1:侠影之谜》(2005)、《蝙蝠侠前传 2:黑暗骑士》(2008)的克里斯托弗·诺兰的考验则大不相同,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守成之余,怎么突破“第三集魔咒”?别忘了《蜘蛛侠》、《X 战警》乃至在他之前的《蝙蝠侠》系列,都只好了前两集!

诺兰擅拍情节峰回路转、角色针锋相对,进而暴露人性弱点的题材。他的阴暗与复杂,曾使《蝙蝠侠前传:侠影之谜》在台湾票房吃不开。第二集在台上映时干脆摒弃“蝙蝠侠”三个大字,直接唤做《黑暗骑士》。多亏了华丽的动作场面与骇人的化妆视效,甚至是小丑扮演者希斯·莱杰(Heath Ledger)的意外死亡,这集可说叫好又叫座。接下来的《盗梦空间》(2010)赋予动脑游戏更匪夷所思的场面设计,诺兰终于成为影评瞩目之外,观众也热烈追捧的超级大导演。

《蝙蝠侠前传 3:黑暗骑士崛起》(The Dark Knight Rises)剧情一跳就是 8 年后。诺兰在上一集残忍地揭示:原本的伙伴受不了打击而成为邪恶的一方,蝙蝠侠除了失去所爱,还要背负罪名,以“假象”和“谎言”去支撑人心仅存的正义信念,而让电影笼上更深的悲剧性。蝙蝠侠的本尊——富商布鲁斯·韦恩(克里斯蒂安·贝尔饰)在这集出场时的颓废忧郁,丝毫不见超级英雄的气概。即使他再穿起蝙蝠装,也在肉搏战中惨败给这次的对手贝恩(汤姆·哈迪饰)。

对照他难堪处境的,则是一再有求于他却又背叛他的高谭市。既得利益或掌权者要为过去的不义或决策付出代价,更让阶级之间本就存有的矛盾被放大,从上一集对于罪犯未审先关的“登特法案”到这集只有“放逐”与“处死”(但结果其实一样)两种选择的民粹公审,成了讽刺的对照。而国家机器的无能为力与袖手旁观,也教蝙蝠侠非再起不可。身体、意志的复原,也成了城市、体制重建的隐喻。

有趣的是他个人挣脱囚禁的过程,也是在心理上靠近对手的学习(虽然导演诺兰最终还是留了一手,好给观众恍然大悟的意外乐趣)。而这次新加入的两名配角约瑟夫·高登-莱维特(Joseph Gordon-Levitt)、安妮·海瑟薇(Anne Hathaway)不仅好看,也在被撕裂的阶级关系中扮演着重新融合的功能。高登-莱维特饰演的警探,是警长加里·奥德曼(Gary Oldman)新发掘的左右手,同样作为孤儿却活在迥然不同的世界,他为何没成为蝙蝠侠的敌人,反而成为信仰者?他的阳光照亮了蝙蝠侠某部分的阴暗,也是诺兰意欲提供的答案之一。而海瑟薇饰演的窃贼猫女,虽不若当年的米歇尔·菲佛经典,但从她各种为求自保的狡猾行径到最后的选择表态,更聚焦了观众对蝙蝠侠的认同心理,也挽回我们对人性的一些信念。

硬要一集集比,《黑暗骑士崛起》自然不易和《黑暗骑士》的大胆破格相提并论,但也绝非炒冷饭的狗尾续貂,而比较像《指环王三部曲》,层层推进,缺一不可。诺兰让所有的邪恶都化为政治、人性的照妖镜,也不忘借由最后的同盟关系,安慰我们阶级跨越的可能,甚至用看似俗滥的 happy ending 破解了超级英雄宛如宿命的孤独,而给予“重生”及“传承”一个可爱的惊叹号。而这也成了 2012 蜘蛛侠与蝙蝠侠的共同选项。(闻天祥)

闻天祥:台湾资深影评人、金马奖执行长,著有《书写台湾电影》、《影迷的第一堂课》等专书。

声明:本文由《》(转载请保留)拥有版权或由内容合作伙伴授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