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余光中变淡移情环保 汪国真计划给每个省份写歌

在2014中国(开封)宋韵端午诗会上,余光中的《乡愁》第一次以歌曲的形式唱响。汪国真计划“歌遍中国”,给每一个省份都创作一首歌曲,他坚信诗歌能惠及人的一生。

乡愁余光中变淡移情环保 汪国真计划给每个省份写歌

每一个上过国中的中国人,都曾被余光中的一张船票勾起“乡愁”。在2014中国(开封)宋韵端午诗会上,他的《乡愁》第一次以歌曲的形式唱响。面对一些人“故乡不再,‘乡愁’无处安放”的感慨,这位第一次来河南的老人感慨,希望中国人永远也不需要从唐诗、宋词中寻找故乡、寻找乡愁。
如今常回大陆“乡愁”已变淡 现在更关注环保
清明上河园里,86岁的余光中,坐在2014中国(开封)宋韵端午诗会现场的第一排。他身后,一名身穿古装的女孩,给他撑着一把伞。即便是这样,他也凉快不起来——从全国各地赶来的粉丝们,像追星一样把他围在中央。
虽然他刚朗诵完自己为诗会创作的新作《招魂》,但对于国中学过《乡愁》的很多人来说,《乡愁》仍是他的名片。
面对粉丝和媒体一次次提起《乡愁》,余光中说,他写了很多诗,仅描写“乡愁”的诗就有很多。因为《乡愁》被列入中学课本,所以才被大家所熟悉,“这首诗总是遮在我的面前,让别人看不到我的真面目。”
说起“乡愁”,余光中说,因为常回大陆,如今他的“乡愁”已经变淡了,现在更关注环保方面的题材。因为环境的变化,一些村落和河流早已不是很多人印象中的故乡,一些人感慨,“乡愁”已经无处安放了。
而在余光中看来,乡愁是包括历史和文化在内的对整个中国的眷恋,“你如果离开河南十年,再回来,很多东西不一样了,但你依然有‘乡愁’。”但他希望,作为一个中国人,永远也不要有到唐诗、宋词中去寻找故乡、寻找“乡愁”的那一天。和“乡愁”紧密相连的,是故乡、是根,余光中的这次河南之行,也是一次寻根之旅。
他说,河南地处中原,中华文化逐渐从这里传到各地,让世界各地的中国人都能从中学习,“作为中华文化之根,希望中原文化能一直传承下去。”

在2014中国(开封)宋韵端午诗会上,余光中的《乡愁》第一次以歌曲的形式唱响。汪国真计划“歌遍中国”,给每一个省份都创作一首歌曲,他坚信诗歌能惠及人的一生。

大学联考作文不让写诗歌,是因为评判标准难界定
和余光中一样,汪国真也是一位“明星”。他认真地在一名中学生粉丝的签名本上写下: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从他的诗开始在学生中流行到现在,已经过去了20多年。
如今,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读诗、写诗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在大学联考作文题中,也总是说“体裁不限,诗歌除外”,因此,有不少学生因“诗歌无用论”而困惑。
在汪国真看来,大学联考作文之所以摈弃诗歌,是因为诗不像文章一样明朗,很难有一个评判的标准,会让改卷老师为难,“我相信经过一个过程,这种状况会改变的。”

此外,他坚信诗歌能惠及人的一生,让人腹有诗书气自华。

在2014中国(开封)宋韵端午诗会上,余光中的《乡愁》第一次以歌曲的形式唱响。汪国真计划“歌遍中国”,给每一个省份都创作一首歌曲,他坚信诗歌能惠及人的一生。

他说,自己虽然没有读过高中,却依然在1978年大学联考中顺利考上大学,最需要感谢的就是从小在家习诗。“我数学分数不是很高,但我的文科分很高,因此拉高了我的总分,让我能够进入大学深造。而且,学会了诗歌创作会使你的语言表达更加凝练精彩,这些诗歌用到你的作文中,肯定能够让你的文章更有文采。”
如今的汪国真,除了写诗,工作的重心渐渐转向了书法和写歌。他计划“歌遍中国”,给每一个省份都创作一首歌曲,“可能是写一个城市、一个县城,或者一个景区。”
如今,汪国真已经为河南的一个景区创作了一首由白雪演唱的单曲,未来,他还想选一个城市来写首歌,“这要看机缘。至少是我想写这个城市,而这个城市也需要一首歌。”